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停止注册
查看: 113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肥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进发 剑指“大湖名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12-10-15 16: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安徽日报
核心提示:在安徽科学跨越发展和崛起的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合肥经济圈的核心,还是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无论是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核,还是作为全省首善之区的担当者,合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无不直接影响着走“六条新路”的质量,直接推动着“三个强省”目标的实现。





合肥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进发 (资料图)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肥面积增至1.14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752万人,实现了由“环城”到“滨湖”,再到“环湖”,乃至“临江”,甚至“达海”的嬗变。如今,随着《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向全球招标等一系列“大手笔”的呈现,合肥迈上了由“江淮小邑”向“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跨越的征程。

409亿元的巢湖水综合治理“八大工程”准备工作顺利,部分工程已顺利开工建设。

踏访从“滨湖”到“环湖”1.14万平方公里的合肥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生机盎然的“环巢湖”,气势如虹的“大交通”、热气腾腾的“大项目”、洋溢着幸福的张张“笑脸”……

如今,随着区划成功调整,合肥再次向新的高度发起冲刺——立足“滨湖大城市”发展之基,向“大湖名城”跨越,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进发。

经济提速

由“全国领跑”向“进十强”跨越

“十一五”期间,合肥GDP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7.9%,高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2012年上半年,合肥GDP总量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今年1至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80.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十强”。

华彩的背后,往往有着贫穷的历史。 “5平方公里、5条马路、5盏路灯和3个铁匠铺。 ”这是解放之初合肥的真实写照。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既严重制约着合肥的成长和高飞,也制约着安徽的崛起。

合肥一直在努力。尤其当时间跨入2005年后,合肥确立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迎来了工业发展史上的春天。随着“大招商”、“大项目”等的全面发力,2006年合肥GDP提前4年实现千亿元规划,3年后合肥GDP又从1千亿元跨越到2千亿元,2010年合肥GDP达到2701.61亿元。“弯道超越”中的“合肥速度”,一直领跑中部或全国省会城市。 “十一五”期间,合肥GDP总量由第18位升至第15位,前进3位,超过太原、南昌和昆明。

进入“十二五”,尤其是巢湖区划的成功调整,合肥再次站在了新起点,向“进十强”冲刺,向“大湖名城”跨越。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将打造出6个千亿级产业,区划调整后的GDP完全有可能突破7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200亿元,总量位次继续前移2位。目前,一连串的统计数据仍不断被刷新。
社会和谐
由“民生工程”向“安居乐业”跨越
“发展的初衷与落脚点,均是为了百姓的幸福”,“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十一五”以来,在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共识中,无论是修路还是架桥,无论是治污还是绿化,无论是产业还是事业,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区,合肥举全市之力投入轰轰烈烈的“大民生”建设。
“十一五”期间,合肥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超过90亿元,各级财力投入年均增幅达到68%。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内,先后完成大小建设点任务16171个,发放补助资金超过23.61亿元,政策覆盖面超过500万人次,累计完成廉租住房建设39.58万平方米,包括农村最低生活补助在内的多个资金补助项目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因此,合肥以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获得了省政府表彰。
进入“十二五”,合肥再次将民生工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将省会合肥打造成一个“安居乐业”之城。2011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了354.7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4.8%,新增财力近一半投入民生工程建设。 2012年,仅合肥市本级公共预算就安排教育、科技、卫生、社保等十三大类民生投入169.3亿元,占年初预算的75.4%,越来越多的百姓正在享受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文化建设
由“百花齐放”向“文化强市”跨越
“电影节是一种文化,要选择更有文化的城市,合肥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城市,它不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还是个时尚文化之都。 ”在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中国电影节协会负责人作出如此评价。
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一五”时期合肥全社会文化投资累计达458.2亿元,是“十五”的5.29倍。
在公共文化建设上,“十一五”时期新建在建文化体育设施942个,已陆续建成合肥图书馆、赖少其艺术馆、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合肥大剧院、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目前,“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
进入“十二五”,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合肥必然要向“文化强市”跨越。到“十二五”末,合肥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将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占全市GDP的8%至10%,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确立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地位。
生态文明
由“水绿文章”向“环巢湖综治”跨越
9月17日,集全球之智的《合肥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工程投资概算总计149.94亿元。
“十一五”以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进程中,合肥坚持生态立市和环保优先,不断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实施“水文章”和“绿文章”、“绿化大会战”等生态建设。 “十一五”期间,合肥累计投入156.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埋设截污管网1398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60%提高到85%以上。新增园林绿地5.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0.11%提高到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抓好巢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进入“十二五”,合肥确立了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深入推进环巢湖综合治理与开发。
城市魅力
由“滨湖大城市”向“大湖名城”跨越
今年7月11日,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片长30秒钟为期120天的“中国合肥”城市宣传片开始首播。 “大湖名城”合肥的风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为提升合肥的影响力,“十一五”初,合肥以全球的视野下了一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大棋”——依托“141”城市组团战略的实施,科学推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
“十一五”期间,通过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合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均发生了“五位一体”的跨越。在量变到质变中,滨湖大城市的品牌日渐生辉。进入“十二五”,尤其是巢湖区划调整县级巢湖市及庐江县划归合肥后,乘风破浪中的合肥再度跨上一个大台阶——迎来了“大湖名城”新时代。
全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的环境友好排行榜中,合肥以82.15分,位居中部第一。 “最具幸福感城市30强”、“最具开发潜力十佳城市”、“和谐发展十佳城市”……不断地跨越赶超,让“大湖名城”的合肥名字,开始向世界走来。
立足“大湖名城”的新跨越,合肥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当会越来越耀眼和醒目。
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合肥之所以要始终奋力赶超和跨越,关键在于合肥不仅是合肥人的,它更是安徽和中国的,乃至属于世界的。
“合肥要做省会经济圈的发动机,成为引领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2009年2月14日,在安徽省“两*”召开期间,省委、省政府对合肥的发展再次提出了殷切的期望,进一步明确要求合肥要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更好地承担省会责任。
2011年10月26日,在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省委主要领导在参加合肥市代表团审议报告时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要坚定不移推进科学发展,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合肥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
事实已证明,在安徽科学跨越发展和崛起的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合肥经济圈的核心,还是作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无论是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一核,还是作为全省首善之区的担当者,合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无不直接影响着走“六条新路”的质量,直接推动着“三个强省”目标的实现。
事实也证明,在中部崛起乃至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合肥无论是作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省会城市的一员,还是作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甚至样板,合肥在解决“发展不足”过程中所贡献的科学发展成果,及其探索和总结的发展经验或模式,无疑对促进中部的崛起乃至助推中国城市化进程,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尤其当巢湖区划调整后,巢湖变成了合肥“内湖”,拥有众多资源且亟待发展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也投入到了“大合肥”的“怀抱”。此时,正在立足“滨湖大城市”建设成果推进“大湖名城”建设的合肥,在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乃至向区域性特大城市奋进之际,合肥已不仅仅是合肥人的了。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要以抓机遇、强责任、担使命的实际行动,在安徽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当好‘领头羊’,走好‘六条新路’,助推‘三个强省’。 ”正因为合肥不仅是合肥人的,今年2月4日至5日,在以“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为主题的合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合肥人再次清醒认识到肩负科学发展的使命和重任。
眼下,合肥人正以踏实稳健而高效的行动,来回应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和重任。
建设“大湖名城”关键靠科学发展
巢湖区划调整是中央和省委谋划新时期安徽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为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和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以至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创造了机遇,更赋予了合肥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为此,一是务必抢抓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尤其是对于庐江县和巢湖市而言,务必坚持“产业第一”理念,发展新型工业化,不断扩大和提升现代产业,以产业来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作为建设“大湖名城”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先决条件,务必以百倍的决心和信心,来搞好环巢湖生态综合示范区建设;三是始终坚持民生至上,让更多的成果惠及百姓;四是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切实提升干部的执行力;五是善于宣传策划,加大推介力度,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摘自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巢湖区划调整一周年上的讲话,见2012年8月24日《安徽日报》)
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大湖名城”
区划调整后,无论是地域面积、人口规模,还是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等方面,合肥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得到了很大提升。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想必将引领我们拉开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新框架。新一轮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在理念思路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和“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相结合;二是和“三步走”的发展方向相结合;三是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相结合。在这个前提下,通过高站位来规划和谋划未来发展,拉高发展标杆,是合肥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本。新一轮规划以城市空间拓展和环巢湖生态保护并举为目的,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弘扬城市文化为价值导向,以依托国家宏观战略,面向长江流域,突出国际化水平为特征。


2#
见贤思齐 发表于 2012-10-15 18:25:08 | 只看该作者
好, 我娃第二故乡
3#
风筝女子2012 发表于 2012-10-15 19:46:41 | 只看该作者
好, 我娃第二故乡
4#
飘过 发表于 2012-10-15 20:12:44 | 只看该作者
好我最关注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05012047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论坛  

GMT+8, 2025-1-7 11:31 , Processed in 0.1115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