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家长论坛

 找回密码
 停止注册
楼主: 田里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金白话

  [复制链接]
31#
902896 发表于 2010-8-17 12:15: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田里草每日的经济大餐
32#
liw59 发表于 2010-8-17 15:36:19 | 只看该作者
完了吗,田市长?这么长的文章看了心里堵得慌,只能怪自己文化太低了,整不明白!
33#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8 08:14:41 | 只看该作者
通胀因素需考虑动物生理需求

★通胀“季节性”因素与母鸡不愿意下蛋

央视特约评论员很幽默。在分析统计局CPI数据变动因素的时候,谈到了动物的生理原因。他说,七八月份,天气太热,母鸡不愿意下蛋,所以鸡蛋就贵了。显然,央视特约评论员同意统计局的结论,CPI的上涨是季节性因素。母鸡不下蛋就是一个例证。

★地产商“最优雅”的死法

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倒下,无疑是最优雅的死法。显然,房地产商得不到这样的殊荣。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担任多年主任的陈淮表示:“迄今,我们中国开发商只有四种死法,卷款潜逃、行贿案发、内讧解体、屯地被查。几乎找不到被市场淘汰的例证。这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今朝股市“英雄造时势”

股市从时势造英雄转变为英雄造时势。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最大的不同是传统行业更依靠各种资源或垄断,而新兴行业更依靠人力资源及创新。以前经济高涨时,牛股都成批出现,个股之间差异不是太大。而新兴行业则完全不同,就像没有微软就没微机时代,没有苹果就没有现在移动互联的兴起一样,新兴行业是因为一个优秀企业的出现,才创新出一个行业,而个人又是创新的关键。

★期指净仓位化身“章鱼帝”

截至8月12日,期货公司净仓位已经连续12天准确预测下一天股市的涨跌,如果按每次50%的预测准确率计算,这是一次1/8000概率的事件。所谓期货公司净仓位,是指股指期货交易中前20名多头期货公司的总多头期货仓位减去前20名空头公司的总空头仓位。

★“细分”龙头尽在中小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1日,在458家中小板公司中,有129家公司是细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其中有9家公司在亚洲甚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比如亚洲最大的气缸套生产企业--中原内配、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大族激光、全球最大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电机生产基地--方正电机、全球最大的LBO、BO非线性光学晶体生产商--福晶科技等。

★光大银行:我穿“绿鞋”,我能“光速”

光大银行8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告还公布了上半年业绩。仅上半年利润就超过2009年全年利润76亿元的90%。光大银行IPO时间表历时仅28天,创A股IPO最短记录。光大银行A股IPO是继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之后,A股市场第三次采用绿鞋机制。

★9月黄金“梦回”1400美元

常规淡季可能提早结束,随着避险情绪的重燃,市场提早走出这轮中期调整成大概率事件。近5年来的历史数据显示,国际黄金市场大行情都是从9月份开始启动。如2005年9月初,金价从每盎司440美元附近启动攀升至730美元;2007年9月初金价从 670美元开始启动涨至1000美元上方;2008年9月份金价也曾从800美元附近拉升至900美元上方。黄金价格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预计今年也不会例外。

★高盛“捧商品”年底前有望继续上涨

高盛表示,商品价格到今年年底前有望继续上涨,预计原油、铜、锌、铂金以及黄金价格的上涨空间较大。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强劲,而且商品供应量增长有限,有助于商品的价格继续走高。由于最近经济数据疲软,商品市场基本面信号表现混乱,短期内商品价格变动较大。

(CK)
34#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8 08:21:12 | 只看该作者
香港的一切苦难来自于对房地产的迷恋
    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香港经济便停滞了。过去13年里,香港人均的名义GDP(即未经通胀调整)上升了百分之十几。但因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跌了五分之一,而香港的生活用品大多来自内地,生活成本其实由人民币决定,因此,说香港经济“停滞”其实已算客气。事实上,若都用人民币衡量,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人的生活标准降的比日本人多。

此外,若没有中央的支持,香港的经济表现还要差许多。例如,香港实行零关税,内地客人去香港购买奢侈品,这是香港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大陆其实完全可以取消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因为大陆并没有相应的竞争行业。大陆的高关税仅是帮助把需求导向了香港。

香港股市是另一个经济亮点。它其实只是中国股市的国际板。上海其实可以很轻松地抢它的生意,只要把QFII额度提高到5000亿美元。没有中央的支持,很难想象香港的经济会是今天的样子。

香港所有的苦难,可归咎于它对房地产的迷恋。经过1997年的泡沫破灭,照理说,香港应当能够永远戒掉对房地产的痴迷。日本就是这样的。然而事实恰好相反。香港人最新的梦想,似乎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大陆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然后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这样的梦想,加上低利率,支持着香港楼价,令其比1997年的高峰期仅低了十分之一。

“香港的房地产是无价的,”当地一名炒房老手告诉我,“这就像一个宋朝花瓶或毕加索的画,内地有13亿人等着收藏它们,你说标什么价好呢?”

内地人提着成袋的现金到香港买楼,这样耸人听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耳闻,但支持这个城市泡沫的真正原因是债务。这是老生常谈了。相比其经济增速,香港的债务上升速度是前者的三倍。事实上,香港私人部门的杠杆率甚至比1997年更高。经过1997年的崩盘,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杠杆率拉的如此之高,这也算是香港特色。

香港金融业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助长了泡沫。普通的按揭贷款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挂钩,还不到1%。只要利率提高至3%,许多借款人就会陷入麻烦。难道这样的金融产品比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要强?香港政府如何能容忍这样的金融产品?一旦泡沫破裂,香港政府又将被迫通过限制供应来支撑楼价。每经过一轮这样的周期,香港经济就会变得更小。

另一方面,内地城市则在不断追求规模最大化。目前的楼市泡沫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让其最大化地促进发展。当泡沫破裂,它们会任由房价下跌,吸引新的资金接盘。

相反,每经过一轮周期,内地城市就变得更大。广州和深圳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北京和上海会是前者的两倍。香港的人口仅700万,要在中国的超级大城市中脱颖而出何其难矣。

香港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名义GDP和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速上升,楼价上升更快。人们说,楼价比收入上升领先了若干年,应该提前用收入买楼,这也能自圆其说。相比之下,目前的泡沫是一场闹剧。未来10年,工资不会迅速上升,香港的根本挑战是来自北部的竞争压力。过去10年,尽管香港经济停滞,上海快速增长,但香港的平均工资仍然是上海的2.5倍。

如前所述,香港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上海,而是像广州和深圳这样的邻居。香港如果不改变增长战略,它有可能失去在粤语世界的领先地位。

高楼价是影响香港竞争力的根本障碍。它的住宅市值可能超过GDP的4倍,而仅仅一半人口拥有自己的住宅,其余居住在政府的“公屋”,或政府补贴带福利性质的“居屋”。香港经济以房地产为中心,在全世界独此一家。

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优惠,其实以抑制上海为代价。但这样的政策能持续多久?上海人口仅占全国的1.6%,而上缴的财政收入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另一方面,香港贡献的财政收入是零。忽视最能干的儿子,补贴最懒的儿子,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香港必须以地产政策平衡数量和价格,保持相关性。首先,政府应该制止疯狂的按揭产品,否则下一次衰退到来时,政府会吃尽苦头。对于高风险的抵押贷款,应要求银行作出更高的拨备。

其次,香港政府目前的主要收入来自卖地,应考虑物业税,以此取代前者。税率可以从百分之二开始,最终达到百分之五。这样一来,政府可降低支持地价的动力。考虑到香港人口老化,福利开支上升,这样的政策无可避免。

第三,香港目前的商业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周围的狭小地带,政府应规划替代性的更大的商业中心。新址可考虑设在大屿山。香港投资建设港珠澳大桥要花一笔巨款,若无战略扩张,花这笔巨资不值当。

香港人梦想把房地产卖给内地投资客,到头来这可能也就是一场梦而已。人口老化,经济不振,仰仗中央,香港正痛苦地滑向边缘化。该醒醒了。(谢国忠)

(SJ)
35#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8 08:30:45 | 只看该作者
PE“上山下乡”
    山东寿光市北环路,占地3000亩、投资20亿元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开业已半年有余,这个中国最大的“菜篮子”已经成为中国物价走势的晴雨表。而其背后则有“PE王者”——美国百仕通集团的身影。

过去几年,百仕通集团在亚洲的重点一直是印度。但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2007年,百仕通集团延请前香港政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出任高级执行董事兼大中华主席,为重回中国铺路。

今年4月,百仕通集团牵头的国际私募财团向地利控股(Dili Group Holdings Co.)投资6亿美元,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依托,将构建一个遍布中国的蔬菜及农产品批发物流网络。

“PE的嗅觉异常灵敏,嗅到了中国未来投资的亮点。上世纪90年代,我到寿光调研,这里已初具农产品物流网的雏形。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基本都吃的是寿光菜,经过这些年,‘桃子’熟了,PE要来摘桃子了。”国家发改委外经所所长张燕生说。

“摘桃子”的不仅是百仕通集团。就在7月初,凯雷集团宣布入股饲料产业——卜蜂国际有限公司。此前一周,凯雷刚刚宣布以1.9亿美元收购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渔集团13.62%的股权。

外资PE自2006年至今,加快了布局中国农业的步伐,成为中国的“麦田守望者”。中国本土PE也亦步亦趋,软银赛富种有机大米、红杉资本培植有机蔬菜,一时间PE投资农业热骤起。

然而,目前并没有规范PE务农的法律法规。作为国家战略基础产业的农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甚至外资资本,在部委之间仍存在分歧。

聚焦农业“自从高盛投资养猪之后,农、林、牧、渔等领域就成为PE关注的热门领域。”一位内资PE基金经理表示。

2008年上半年,高盛斥资2亿到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这成为当年具有标志性的投资事件。

据中国风险投资网站China Venture统计,2009年,涉及农林牧渔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为7个,投资金额为1.3亿美元;涉及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案例为8个,投资金额12.7亿美元。

“这是进入农业比较好的时期。”负责投资卜蜂国际项目的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在北京东三环办公室说,“通过我们的进入,可以让这些第一产业的公司做得更好,带动它们发展,使其越来越规范。”

在不少外资PE看来,投资农业首先源于政府的支持。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投资的第一类企业就是农林渔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深,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不断加大。

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都事关“三农”,财政每年投入农业的资金持续增长。到2009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增长大幅度增加到7161亿元,增加了1200亿元。

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一出台,农业投资项目骤然升温,据当时业界的评价,几乎每一个风险投资人手里都握有一个待考察的农业项目。

2009年10月,创业板上市,首批申报上市的105家企业中,就有7家现代农业企业。吉峰农机更是在上市后被热炒。

“这段时间,参加很多农业会议,总能见到PE的人,很多老总喜欢说,钱有的是,就是不知农业领域哪些项目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说。

不少PE界人士表示,目前大大小小的所谓PE非常多,而项目却有限,这就造成了诸多PE共同抢项目的现象,无形中也抬高了一级市场的估值。

“PE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中国农业政策动向。这些年中国的农业政策最稳定,支农、减税力度最大。”张燕生表示。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裁李万寿表示,“PE不是炒股票,不是跟着热点跑。”但很多投资的走向都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企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生产分散,单个企业利润比较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贯穿产、供、销各个环节,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杨向东表示,中国的农业正处在“产业化”转型阶段,许多产业“领头羊”正在向大型集团转变。

据农业部统计,2009年,龙头企业有8.97万家,亿元以上的8000多家,销售总额大概4.25万亿元;2009年,894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43万亿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约15.4亿元,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万户,提供就业机会270万个。

农业领域的周期性波动较小,也是吸引PE进入的一个主要原因。“最近几年金融危机,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很大,相反农业产业的波动性就没有那么大,收益相对会比较稳定。” 北京老街盛元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鹏表示,“经济再不好,人总得吃喝吧?”

潜藏风险诸多PE都表示农业领域的投资潜力无限,投资细分化也非常明显。

美国普凯投资基金投资总监徐炯表示,中国整个农业的产业链细分行业众多,从产前的种子、化肥,到产中的种植、渔、牧、林和产后的深加工、零售,涵盖非常广阔,每一个领域都具有出现龙头企业的潜力。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表示,农业面临高速成长,我们也关注农业,但是我们可能会更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创造。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表示,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农业的有效供给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断的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有机农业、无公害产品及绿色环保产品,肯定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

随着PE投农高涨,许多投资者开始更理性地去分析这个行业。“农业只能往高端看,” 复星创富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唐斌表示,“农业产业化的一些项目要强调壁垒,要有核心竞争力。”

为了规避风险,许多PE都将是否有技术壁垒作为选择企业的先决条件,一些农业上游具有创新或者独立技术能力的企业备受PE青睐。

虽然农业领域是PE投资的一个焦点行业,但其中隐含的潜在风险也不小。

“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大宗商品价格,”杨向东表示,“例如饲料主要原料是谷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价格浮动就会造成利润浮动。”

“靠天吃饭”仍然是传统农业面临的困境。特别是种植业,受季节性波动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风险可控性差。目前,许多PE一方面通过买保险抵御部分风险,另一方面则通过跨区域、多基地分散投资的方式来规避。

瘟疫疾病也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2009年4月,起源于墨西哥的猪流感疫情爆发,随后,国内饲料类农产品价格全线暴跌。农业产业链的环环相扣带来“连坐”风险,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确定性。

“所以投资这个行业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投资理念,不能说今年赌一把,然后明年肯定要卖,这个没有人可以预见。”杨向东说。

农业产业的另一个投资风险是调查困难。从财务报表来看,生物资产记录困难,尽职调查也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有一个人去投养甲鱼和鲍鱼的企业,他说这个鱼塘里有多少鲍鱼,每头多少量,你没有办法去盘查。”唐斌这样说。

酝酿规范对PE务农,各部委之间也存在不同看法。

商务部官员表示,应该看到 PE给农业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技术,更是价值的提升,是农业企业改善公司治理,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部分PE看重短期回报,可能不适应农业领域长期投资需求。农业部畜牧业司正司级巡视员陈伟生坦言,农业、畜牧业都是面临自然风险、需要长期培育和投资的产业。私募等带有投机性的资本,不仅像一般企业那样追求盈利,而且追求尽快盈利,注重短期收益,对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注程度还有待观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室主任张照新担心,能够得到私募青睐、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大都是行业的领头羊、龙头企业。私募退出时要接盘,一个潜在买家就是跨国企业,这样就为外资进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因为外资进入吞并龙头企业,迅速本土化,进而可以控制产业链。

美国农业公司孟山都(Monsanto)在去年申请利用中国野生大豆作为亲本培育的高产大豆专利,一度引起人们对中国大豆安全的担忧。之前,孟山都垄断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种植,让阿根廷农民付出了惨重代价。

从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了解到,对外资PE,目前尚无专门政策和明确说法。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表示,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外资PE或者农业经营者的法规。

多位部委人士均认为,农业在产业和战略层面都有其特殊性,对PE涉农、尤其是外资PE投资农业领域有必要作专门规定。

据了解,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的相关调研已经展开。农业部正在制订有关政策,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的管理。核心思路是,一方面支持农业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力求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社科院研究员宋则建议,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基金+PE+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金融资本搞现代农业,并保证农业产业的安全。
36#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8 08:34:5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的“锂”诱惑
    根据一份由美国军方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共同推出的报告显示,目前阿富汗蕴含有价值1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其中不乏铁、铜、钴、黄金,以及用来制造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池的锂矿等,其储量之丰富,很可能使阿富汗成为下一个世界矿产中心。

但是,对于阿富汗发现的庞大矿藏,西方媒体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个新发现却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带来财富彻底改变阿富汗的同时,也可能令阿富汗沦为资源争夺战的新战场。

巨大的宝藏2006年开始,美国地质勘探局使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力和磁力探测系统,对阿富汗将近70%的疆土进行测量。据美国专家表示,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最大的发现来自铁矿和铜矿,其品位之高,足够阿富汗成为这两种矿业的生产国。其他令人惊喜的发现,包括相当大储量的铌矿,这种金属在超导材料以及医疗材料制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此外,地质学家们还在阿富汗南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普什图地区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稀土矿和金矿。

2010年6月,美国地质学家再度和美国防部合作,进一步勘探阿富汗东部盐湖地区的矿产资源。他们相信,在这里还蕴含着大量的锂矿。国防部官员们表示,目前的分析认为,在加兹尼省锂矿的储量几乎和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储量国之一玻利维亚相当。

对此,来自五角大楼的备忘录指出,阿富汗很有可能成为“锂矿界的沙特阿拉伯”。

尽管对于阿富汗来说,发展矿业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专家们深信,此地潜力巨大,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使下一代免于战争的困扰。

驻伊拉克与阿富汗美军高级指挥官佩特斯将军也表示,“相信阿富汗的矿藏潜力是无限的。”当地矿业部顾问贾里则认为,丰富的矿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阿富汗经济的基石。

1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官员和地理学家对阿富汗矿藏价值的最新评估。

而有人做了一个计算:如果价值1万亿美元的阿富汗矿藏平分,那么将给2900万阿富汗人每人带来至少3万美元的收益。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发言人还声称,这是阿富汗近年来最棒的消息。

五角大楼在行动据地质勘探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地质勘探局在阿富汗的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阶段耗时大约24个月,主要通过与阿富汗政府机构,以及世界银行、英国地质勘探局等机构的合作,共享现有的地质信息;第二部分的计划耗时大约24-36个月,重点在与收集新的数据和信息。按照计划,勘探局将通过卫星系统、钻井设备、样本抽查等方式来获取阿富汗当地新的地质信息,此次的矿藏勘测,也在此列。

在整个勘探过程中,勘探局的工作也得到了美国防部的巨大支持。他们可以乘坐军方的侦察机、轰炸机进行高空测量,还可以使用最新的设备进行三维制图。

此次报告公布的矿藏遍布整个阿富汗,包括南部和东部地区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带,这些地方也是美军和塔利班势力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不过,据BBC报道,外界对于这份报告仍然有一些质疑,比如它的公布时间。事实上,2007年,USGS就曾发布相关矿藏的信息,但直到2009年12月,真正的可行性报告才出来,而直到今年6月14日,价值1万亿美元的评估报告才最终发布。

有消息称,这次报告是美国五角大楼故意放出来的,借此吸引北约国家继续驻军阿富汗,同时拉拢美国国内民意,但根本目的是要将整合并控制中亚资源与经济格局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五角大楼已经开始准备帮助阿富汗提交一个新的矿业发展计划。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就阿富汗矿产进行资产评估,很快,这些相关的技术数据将递交给矿业公司,以及潜在的国外投资者。

不仅如此,除与美国防部合作的矿藏勘探以外,阿富汗的油气评估项目也已经在喀布尔和希比尔甘两个地方展开,并得到了当地机构和军队的支持。除了勘探局的地质学家们,还有一些专门为国防部工作的地质学家。

美国设套?尽管面临着如此不利的情况,但分析家们认为,美国终将主导阿富汗的采矿业。

据悉,美国已派一个专家小组开始协助阿富汗建立一套处理矿产开发的系统。

美国国防部一再指出,美国在阿富汗主要是从事反恐战争,并不是为了争夺其矿藏资源。但这种说法的诱导性显然是很强的,它要给美国民众一种印象,美国在阿富汗地下发现了巨大的矿藏,如同在伊拉克拥有的石油一样。美国打伊拉克战争保护了世界的能源,而现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自然是为了保护世界的矿产。

针对美国的宣传攻势,有分析人士则认为,美国和阿富汗在这个时候大肆抛出阿富汗的矿藏资源储量显然是“别有用心”,主要目的是“劝诱美国民众支持阿富汗战争”,以平息美国人的日益强烈的反战情绪,并希望“在11月的中期选举能为民主党多拉些选票”。

醉翁之意不在酒针对美国方面的用意,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指出,美国此举显然是一箭双雕:一方面能够拉抬美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另一方面这还是对别国的“一个诱饵”。他认为,美方已经多次向中方要求开放瓦罕走廊问题,同时还要求韩国、日本对阿富汗战场多做投入,但一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因此,美国一直觉得自己在阿富汗势单力薄,于是便“抛出一个巨大的经济诱饵”,希望中日韩等国能够答应美国方面的要求。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资深研究员布鲁斯·内德尔也认为,美国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家加入美国的阿富汗战略之中,但一直以来苦于没有理由。

虽然,美国一直希望别国能够参与到阿富汗重建事务中去,也怀有戒心。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官员称,美方担心对资源同样渴求的中国,会和美国争夺在阿富汗的矿产。

“这其实是一种姿态,美国营造出一种即将分享‘蛋糕’的架势,就是希望中国与印度等周边国家能够尽快介入阿富汗事务”,内德尔指出。在他看来,这是美国与阿富汗周边国家进行博弈的一种手段。

煽风点火的还有印度媒体。据印度《商业标准》杂志称,随着阿富汗矿藏被发现,中国可能会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成为进入阿富汗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该报还绘声绘色地说:“在矿藏的运输问题上,中国比西方企业占优势,中阿两国之间有一条400公里长的瓦罕走廊,中国无疑将设法开通这一走廊,以解决运输问题。”

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程崇仁博士看来,美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美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诱使中国同意美方条件,开放瓦罕走廊。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副研究员也认为,参与国际开发是中国的权力,别人自然无法阻拦。不过,他同时也认为,在分享“蛋糕”的同时,更需要提防的恐怕还是山姆大叔用资源为饵——诱导我们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为他们火中取栗的企图。(葛传红 马欢/文)
37#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9 09:04:22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光荣与梦想的开端
    十年,在中国经济的图谱中,是个神奇的数字。

每隔十年,中国经济总会陷入对“未来”的恐慌和混沌之中。

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最让人沮丧的一个事件,它的搁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路径。“闯关”失败后,宏观经济陷入紊乱,全国上下弥漫着阴郁的紧张气氛。

1998年,内外交困。索罗斯“攻陷”东南亚,一向形势不错的出口顿现冰点,消费需求严重不振,6月份,长江流域又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29个省市受灾,死亡4150人。

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中国最繁荣的区域几近瘫痪,6月,西方经济摇摇欲坠,宏观经济直奔历史最低点,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从中南海到边陲小镇都卷入金融海啸之中,。

每隔十年,也总会有一群人站出来,每个人都雄心勃勃的宣称要成为这个国家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正身处一个伟大的转折时刻。依靠他们的勇气或冒险精神,把钱和智慧再度投进市场之中,拯救这个国家。

中国历史的循环色彩,再好不过地反映在这些个人命运的起伏上。

1991年,朱镕基赴京整顿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以轻工业为标志的经济周期发轫,温州人以特有的智慧和狡黠顺势而起,1996年实现“伟大的软着陆”,并为经济加速做好准备。

1998年,中央政府全方位放权,规模宏大的国企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放开,经过两年调整,中国经济得以复苏,以房地产和钢铁为代表的行业成为经济的驱动力,2006年,中国步入“黄金十年”。

“十年”,中国经济规律性的韵动,既成为困难的源头,又是光荣与梦想的开端。

周期韵动的背后为什么是十年?

在依赖于投资的工业化早中期,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基本资本投资及储备的折旧、替换、补充和升级,这使得产能周期主导了中国经济的中期波动模式。一个完整的产能周期始于产能短缺局面的出现,经过产能的大量兴建与集中释放,最后止于产能过剩局面的普遍出现。而巧合的是,自然灾害总会放大这个波动。

从产能余缺的角度来看,过去二十年,大致可以十年为跨度划分成两个周期:第一轮周期大约是从198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98年;第二轮周期大概从1998年开始至2008。

1、1992和相隔十年后的2002年固定资本形成均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加速,其增高点均超过20% ,而此前固定资本形成增速10%左右。

2、由于固定资产投的大幅度加速,1992年和2002年后经济和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出现非常快速的上升。而通胀也在一年后急剧上行

3、都在两年之后的94年和2004进行了严厉的紧缩政策,这种紧缩都持续了两年,并在96年和2006年宣布政策的成功。

4、但事实上,在“软着陆”之后,产能过剩的阴影已经浮现,经济也由盛转衰。

安信高善文的看法:“在产能余缺的周期性摆动过程中,无论是总供应还是总需求,无论是投资、消费、贸易盈余,还是企业盈利、市场估值,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律;财政与货币政策也内生于产能周期,并与其相互影响。”

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在度过了堪称惊险的三十年之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感慨:“这就像狄更斯时代的英国……马克吐温的美国。”

但在接下来十年,中国必须再次独自面对艰难,传统的制约因素并未消退,新的挑战却将汹涌而来。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困惑,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担忧,对收入分配停滞不前的抱怨,这个庞大的国家内心正显露出更多不安。

最令人忐忑的事实是,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与西欧为代表的西方是中国学习的榜样。他们提供清晰的目标,而世界其他国家则通过摹仿,而提供改善自己的动力。如果运气好,意志坚定,一个国家可以将摹仿转化成一种新的创新,比如日本。但是如今,清晰的目标不在了,西方世界甚至开始否定自身。

从国家到企业,从模仿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定是个痛苦的过程,“后发劣势”所导致的转换期风险也在加大。

西班牙谚语说,旅人啊,前面没有路,路是走出来的。我们将带着它们上路。我们有远大的前程,却从来被苦难折磨。
38#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9 09:07:33 | 只看该作者
小麦涨价是如何“打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
【博览资讯研报】美联储再次“量化宽松”,有没有可能再次点燃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美两国暗中博弈、目前还看不出哪方胜算更大:

美元贬值趋势的确立,是倒逼各国货币升值——我们已经看到近期创新高的日元,与日本出口型经济的荒谬组合。

而央行仿佛早有准备——近日突然下调人民币汇率、幅度为5年以来最大,令人民币兑美元跌至近期7周低位、6月中实施更具弹性汇率政策后的升幅几乎打回原形。

但实际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进三步退两步”的走势相当不耐烦、再加上中国贸易顺差的铁证——美国国会内“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强硬派代表人物舒默,正加紧游说议员支持通过法案,应对中国“操控汇率”。随11月中期选举临近,迫于国内经济压力、惯于转移公众矛盾的美国政府断然不会轻易放过“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知道了6-7月第一次“人民币升值预期”夭折的原因,或许就能判断第二次“热钱”冲着“人民币”流入中国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以下要讲的正是国际游资的行为逻辑,及价值取向。让时间机器带我们回到6月底-7月中旬。

有两组现象反差明显:

●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确实在升值,7月中旬也曾有外资抢购中资银行H股、抄底上海房地产的报道,但数据显示“5、6月热钱持续流出”—— 5月新增外汇占款仅1316亿元、环比大幅下滑54%,6月仅1171亿元、延续下滑势头,7月估计为1200亿元、环比小幅回升,而去年9月这一数值一度达4068亿元。

●7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创新高;而6月中旬以来美国小麦期货价格累计上涨逾80%,欧洲饲料用大麦价格累计上涨130%。

为什么这一次“汇改”对热钱吸引力抵不过“小麦”?

博览研究员认为,海外资金站在全球角度,放弃对赌人民币升值(灵敏的国际热钱在6月已有预期),选择投机农产品价格(本轮小麦价格上涨正是始于6月),是基于后者不确定因素少、炒作逻辑成立、投资主线成形的比较优势。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外资对人民币升值和农产品涨价这一组同一时间段的投资题材的“厚此薄彼”(忽略国内有所期待的“人民币升值”行情,反而陆续流出潜伏于“天下粮仓”),有国内因素原因,也有国际因素影响。虽然国内空前严厉的调控政策,极大压缩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盈利空间,且成本不菲,但同时不能否认的是外资从眼下的国际政经格局中,寻找伴随突发因素而来的投资机会,更符合“热钱逻辑”。本文将着重讨论国外因素的影响。

首先,从国际热钱角度,中国“二次汇改”提供的人民币升值题材,其炒作的逻辑框架不完整、利益传导链条不畅;而农产品价格却已有相对明朗化的趋势背景,及背景下明确的投资主线和完整的逻辑链条。

2010年全球面临流动性过剩、极端气候频现的共性问题,使“全球谷物减产概率攀升——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过剩流动性寻求出口——涨价预期易强化、吸引资金跟风”的投资主线更容易取得资金共识,盈利确定性更大。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仍有二次探底担忧、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投资人对坏消息敏感、好消息麻木,国际游资倾向于从负面信息中获取投资“灵感”,而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带来的粮食减产恐慌,绝对是比已阶段性告一段落的“欧债危机”打击面更大、更具影响性和穿透力的炒作题材。加上不时有“俄罗斯宣布粮食出口禁令”这样的传闻配合,足以帮助热钱完美上演“价格催涨”,打通以上的利润传导链。

相对而言,国内央行6月19日宣布的“二次汇改启动”对国际游资,更似一个“孤立事件”,不确定性较大。主要原因就是由预期至盈利的传导链条尚未打通。原本“升值预期躁动——人民币资产涨价预期——潜伏、增仓人民币资产——等待预期自我强化、跟风资金陆续进场”的传导通道,即便第一环节可行(或许汇改的政策意图不是定向升值,但外媒及外资机构的解读大多是“实质上7月人民币升值已经启动”、“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引用弗里德曼的话,实际上是为小幅升值缓解通胀做舆论铺垫”,且瑞银、大摩均认为8月份人民币继续升值),但在第二节就被掐断:在国内楼市严厉调控政策下,固定资产价格及银行股、地产股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渺茫,单凭资金的推动力暂时无法对冲政策的压制力,更何况预期不一致、有多少后续资金跟进?

其次,在外资看来,对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自由度、低政策风险,在中国市场的投机资本缺乏根本着力点,特别是国内目前的政经形势下,市场管制的局限性使其根本没有发挥的舞台。如果说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人民币资产不敢投,那么国内的大宗农产品更是不能投,其面临着更严厉的政策管制风险。这种情况下,习惯“搂草打兔子”的外资不可能在国内捞到什么好处,放弃国际小麦期货炒作的机会成本太大。

当中央决策层4月一纸楼市限令决定了股市、楼市在今年内缺乏盈利的想象空间时,热钱亦不能在大宗农产品上施展拳脚,即便全球普遍性的农产品涨价预期再强烈、盈利空间再大,也不要妄想投机国内小麦价格,与国际小麦期货联动(管理层对基本农产品价格控制相当严格。当然不排除部分资金渗透进来参与大蒜、生姜炒作)。也正因为此,国内过剩流动性纷纷涌向绿豆、生姜等小宗商品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获得一月翻一倍高收益率(欧洲饲料用大麦6月中旬以来累计上涨130%)的投资机会并不多。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不排除反复可能性,金融市场依旧疲弱,股市、股指期货、其他金融衍生品短期内很难出现系统性机会,即无论是向上做多、还是向下做空,打开空间均不大,获利空间狭小。对国际游资而言,07年经济过热、08年金融危机才是“兴奋时刻”。次之则是类似“欧债危机”这样的超预期、极具传染性的重大事件,才使欧元成为游资狙击的“对口”对象。

需要提醒的是,美元泛滥的传导链条不少,但具有唯一性的是国际游资的保值升值冲动将日益强劲,最终将在某处掀起“汹涌波涛”(某个金融领域炒作),而必定扭曲A股行情的既有路径。
39#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9 09:10: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进入浮华时代 PE最时髦
    2010年关于经济是否二次探底的争论与2009年经济是否“V”型复苏一样没有意义,只需发改委把项目审批略放宽松,下半年GDP照样可以保持高增长。与其加入一场连概念都没有定义清楚的讨论,倒不如观察一下中国经济筋脉与骨骼的变化。

时逢年中,借着拜访各地客户的机会得以一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艰难转型。这次转型可以说比1998年至2001年的转型还困难。上一次中国经济的转型是在全球新兴市场危机的环境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由消费驱动转向投资驱动,20世纪90年代最终消费占中国GDP比例平均达到57%,而资本形成仅占36%,而在21世纪初的八年中,最终消费占GDP比例平均猛跌至41%,而资本形成占比上升至49%。中国的国民储蓄率猛增,但主要集中在政府和企业手中,于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成为必然。

风水轮流转,这一次危机轮到发达市场了,发达国家被迫削减开支以积累储蓄,而中国面临着降低储蓄的压力,一场骨移筋措的变革正在进行,而任何变革的初期都有切肤之痛。

前一次转型内有房改的支撑,外有欣欣向荣的出口拉动,而如今高房价几乎吃空了普通人家三代人的储蓄,外国人口袋里的钱也越来越难赚,让经济主体顺畅的“花钱”谈何容易。

浙江几位做外贸的私营企业老板,无不叹气订单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汇率的叵测,加工类私营经济为主的地区,企业不愿进一步投资,银行放贷都十分困难。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很多都琢磨着尽快上市,把未来的现金流贴现出来,落袋为安,或是转行投资房地产,或是干脆交给别人打理。

企业家们也想不再愿意让下一代从事这个辛苦微利的行业,大多数人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金融专业。在金融业里,能力、关系、美貌都能迅速转化为现金流,本来在金融业食物链最顶层的私募股权基金,倒成了时下最常见时髦的工作。这就像只有一百只羊却有一千只老虎的生态圈一样不可思议。企业的储蓄似乎没有了去处,大家对做本行业的投资兴趣都不大,却都看着别人的行业似乎有利可图。大部分所谓PE都惦记着赶紧把手中刚买来的企业包装一下上市,高价卖给大众。

金融街正在走向“主街”的对面。尽管初级劳动力确实面临所谓“刘易斯”拐点,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却在不断贬值,当前新毕业的研究生甚至拿不到5年前本科生的薪水,为了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他们不得不继续掏着父母的腰包。

整体来看,劳动者收入在初级分配中所占比例尚未显著上升。中国初级劳动力虽然有部分供给的问题,但是,城市里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让很多劳动力不再愿意出来务工,这也影响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出门时梦想着能省下钱来多给家里寄些贴补也化成了泡影。人们感受到的生活成本的上升比公布的CPI高的多。仅靠劳动力市场自发的调整难以完成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务,并且,对消费贡献最大的城市中间层往往被政策所忽略。

与东部的浮华与凋敝共存不同,中西部却是另外一番天地。大型制造企业正在进一步扩张生产能力,很多项目原本都是进口替代型的,而掌握基本技术后,也开始转为出口,国外的订单虽然利薄,但是合同金额庞大,大量基建项目正在等待发改委的批文,东部转移来的企业正在平整大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缺少的只是资金。未来东部的“闲暇”资金转向中西部应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是东部产业向服务业转型,而中西部承接东部制造业的转移。而这一产业成功转型的前提则是中国的分配改革成功的提高了资金的消费倾向。

无论分配制度改革的效果如何,未来的中国必将进入大众消费的时代,电影、旅游、百货、医疗保健、传媒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分配制度改革成功与否决定着未来居民消费是靠收入提高支撑还是靠借贷杠杆支撑,如果只是像美国在本世纪初一样仅仅提供了宽松的信贷环境,那么眼前的浮华将终成一梦。(石磊)

(SJ)
40#
 楼主| 田里草 发表于 2010-8-19 09:20:12 | 只看该作者
每个公民有望获得一个终身免费账户
在多方沟通、反复讨论。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关“商业银行应对一些账户免收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意见比较集中。用户希望免收,而银行则给出了这些服务产生的成本费用证明,所以银监会正在会同发改委对各方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现在有一种新的解决方式正在逐渐取得共识,那就是对一些由于银行用户“被动接受”而产生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有望给予公民每人一个终身免费银行账户。

这种终身免费账户主要用于:1.单位指定用于发放工资(含退休金)的银行账户;2.医保、低保、事业保险、养老保险账户等用于发放社会保障资金的银行账户;3..住房公积金账户;4.已签约用于偿还个人贷款且对应的还款合约尚未终止的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除外)。

不过,对“终身免费账户”可能产生的技术性问题,银监会、发改委和各银行总行还在进一步研究解决中。

(S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停止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ICP备05012047号|公安备案号50010502000023|手机版|中科大家长论坛  

GMT+8, 2024-11-16 23:49 , Processed in 0.1176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