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合肥城市发展的主战场,滨湖新区是连接着城区和800平方公里巢湖水域的纽带,在城市跨越发展和环湖发展两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就像《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中所说的,今后,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将立足“大合肥”,配置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同时放眼“大巢湖”,带动区域发展,续写文化传奇。 规划目标 国际水准的多元滨湖岸线,独一无二的巢湖文化传播中心 规划定位 ![]() 沿湖岸线规划 亮点1七大地标架起天际线 南淝河河口—方兴大道—上海路—杭州路—包河大道—云谷路—湖北路—成都路—庐州大道—贵阳路—金斗西路—珠江路—徽州大道—派河至巢湖水面,这片区域为我们勾勒出一条17公里的核心滨水岸线。未来,这里还将出现一道新的天际线。按照规划,这一区域将沿湖建立观光塔、主题公园、CBD、文化展示区、旅游服务区、森林公园、影视基地七大地标组,伸展城市空间。考虑到滨湖岸线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合肥市将会对沿湖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退界作出具体的规定,从而为打造城市天际线留好空间。规划滨湖岸线的建筑以中高层为主,在CBD、总部基地和旅游服务区形成高层建筑群,并规划6处地标节点,沿巢湖形成起伏的天际轮廓线。 ![]() 七大地标构起17公里长的天际线 亮点2地下环路助力城市交通 每个人都希望城市交通能更顺畅。这并不仅仅意味着“快节奏”,事实上,城市交通更需要“慢”元素。此次规划中就兼顾了车行、慢行系统、轨道交通等多维交通体系。考虑到沿湖特色,未来将建立开放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和文化娱乐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同时在滨湖区域设置水上巴士站,还将建设游艇码头、商务码头、休闲码头;远景考虑增加环湖轨道线和BRT快速交通线。根据规划,作为地面道路的补充,将增加一条覆盖核心区的下穿道路。这条下穿环路位于核心区外围绿带下,分担环湖大道的交通功能。计划将位于地平面下11米深处,地下道路总长为8.5公里,通行限高为3米,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型客车,不考虑旅游大巴和公交车通行。 亮点3打造11公里环城生态公园 在合肥老城区,有一座市民所熟知的环城公园。未来,在滨湖新区,也将出现一座新的“环城公园”。按照规划,有着11公里“环线”的金斗公园将十五里河、塘西河、北涝圩和滨河生态走廊相互串联,形成环城生态格局。同时,引入雨污治理、绿色建筑、新能源、监控调度等生态技术。十五里河、塘西河充分利用生态补水平和中水回用,构建绿化网络,共同创造“城绿交融”的生态环境。另外,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的影视基地、森林公园、游艇码头、文化湿地、夜港明珠、锦绣巢湖、生态乐园、浮山蓬莱等八大景区也将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为滨湖旅游添彩。 ![]() 未来的沿湖岸线美丽壮观 专家点评滨湖岸线起点很高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景观所所长董义雷认为,此次《合肥滨湖新区沿湖岸线城市设计》明确提出要打造17公里新的城市天际线,可以说是合肥城市规划中的一次提高,也是一大亮点,滨湖岸线新一轮的建设将会是一个高起点的开始。董义雷认为,如今国内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城市,能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只有少数的几个“镜头”,比如上海浦东沿黄浦江的天际线。未来的合肥,这道17公里长的连绵起伏的天际线,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珍贵“镜头”。(武家林 记者 伍静 郁宗菊) |
欢迎光临 中科大家长论坛 (http://10.ustcjz.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